風,住在山裡;水,卻隱沒在竹林裡。


北台灣難得的高溫,熱得像酷夏,


與一群朋友往山裡尋幽,傾聽飛瀑奔騰,鳥鳴為伍,


將五官放任在一路水聲的小徑中。



當天氣轉熱時,就想往高處去,愛冒險的我們,


想爬步道,又想親近瀑布,於是來到尖石的水田營地露營,


可以同時走「拉庫山步道」和「甕碧潭步道」。


 


山下正在瘋櫻,


我們在山上也獨享「烏皮九芎」開滿一樹的白,


每一個仰望都是藍與白的舒暢。



這裡的櫻花開得早,此時已經結了櫻花果,


聽說用來泡酒做成櫻花酒很好喝。



「甕碧潭」是泰雅語翻譯過來,有河流造成深潭或漩渦的意思。


 


全長約3公里是一條環狀步道,由水田營地旁的步道起算是0.4K


只要沿著竹林往下走到1.3K處就是甕碧潭瀑布。


 


步道用自然工法以竹子砌成,平緩好走,


裡頭保存著日據時代開鑿的水圳,沿路生態豐富,


梯田與竹林景觀,見證著「飛鼠部落」的歷史變遷。




在營地吃完早餐,一行人便沿著竹林散步,


名為「散步」是因為這條步道很好走,裡頭綠意盎然沁涼寂靜,


除了鳥叫聲還有一路的水聲相伴。



 走進步道,就能感覺一股沁涼的清新迎面而來,


而讓我驚喜的是不起眼的竹林裡,植物生態卻很豐富,


在步道口看見幾株台灣原生種的「日本女貞」,此時正是盛開期,


開滿白花透著紫色花藥,典雅秀麗,美極了。



「刺茄」飽滿鮮豔的果實,為步道帶來生氣,



被刺過之後,現在學乖了,



小心翼翼只拍果,不去碰那長滿刺的莖。



「烏皮九芎」被我稱為是山上的吉野櫻,


白色的花朵像展翅的花仙子,佈滿整樹,


雖然不及櫻花亮麗,卻也小家碧玉很耐看。



步道裡飄著淡淡的香氣,「台灣山桂花」是最大功臣,


紫金牛科山桂花屬,是台灣原生小灌木,很喜歡它的鐘形花瓣,


看來它的香氣螞蟻也很愛,聞香來舔蜜。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形容「台灣及己」是森林裡的「稻穗」,


因為它的穗狀花序讓他想起家鄉熟的稻子,


金粟蘭科的「台灣及己」,四片葉子兩兩對生在莖的頂部,


又稱為「四葉蓮」,放眼望去一串串白色彎垂的稻穗


讓人忍不住會停下來多看一眼



陽光投射進來的地方,看見「淡黃蝶」正在採蜜,


我給大家做了個「噓」的手勢,大伙頓時安靜下來,


讓我悄悄的靠進淡黃蝶,拍下春天的蝶影。



從營區走到瀑布只要半個多小時,我們卻走走停停了一小時,


主要是兩邊有好多可愛的植物可以駐足,


我們邊走邊聊天,享受竹林吹來的風,


水聲伴著我們的腳步,打出4/4拍的輕快節奏。




水田部落,位在尖石鄉新樂村,屬於泰雅族馬里光族群,

日本統治時,由客家人指導開闢梯田,從狩獵改種稻為生。


 


為了灌溉水田,日本人和族人順著山勢開鑿砌築水圳,


部份溝圳沿著甕碧潭溪,蜿蜒3.5公里


所以,當我們走在甕碧潭步道時,不時可以聽見潺潺水聲,


就是來自這條水圳發出的聲音。





步道的最深處是一條長約70公尺的瀑布,


上面的水往下俯衝時,把岩石沖出一個深潭,如甕一般,


水流再傾瀉成為疊瀑,磅礡奔騰,是極為原始的叢林景觀,


站在瀑布下,享受負離子的沁涼,感覺棒極了。




這條水圳曾經因颱風摧毀,隱沒了半世紀,


直到最近才被部落青年重新發現,封山整修之後重新開放。


 


水田部落逐步在推人文和自然生態之旅,


期盼結合「拉庫山」和「北得拉曼山」的自然景觀,


為部落帶來觀光商機。




營區老板跟我們說,從瀑布旁的步道往上走可以通到水田部落的瞭望台,


所以,我們在瀑布前小坐一會之後,就往上爬,這是這條步道唯一爬坡的路段,


從小徑接上馬路,看到的是竹子和九芎木蓋成的竹屋和瞭望台。



爬上很泰雅風格的瞭望台遠眺,水田部落一覽無遺,


瞭望台對原住民部落來說,是一種居高臨下保護的意象。




竹屋後方仍然看得到層次分明的梯田遺跡,只是沒看到水田耕作了。





順著老板指點的大馬路走回營區,


此時已經脫離竹林步道,看到的是梯田農作景觀。


 


海拔700公尺的尖石前山,群山環繞、蝶飛蟲鳴,


這裡曾經留下馬里光族人生活的痕跡,雖然水田不再,


卻依然有著純樸的景致。








週休假期,感謝老天給了兩個大晴天,


讓我們可以在山裡自由的健行與森呼吸


也對泰雅文化有更深的體認


 



台灣的山林,藏豐富的自然生態,


 「甕碧潭步道」平緩好走,可以同時享受芬多精和負離子,



 夏天更是蝴蝶和螢火蟲飛舞,值得來一趟生態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