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季風吹起時,溫度下降天空卻清澈不已,
十月,我想起甜柿轉紅,
卻忘記此時也是曬柿的季節,更是新竹九降風發威時。
常往新竹跑,很奇怪就是沒拍過曬柿餅,
這一天,不知哪根筋解開了,朋友揪我到味衛佳拍曬柿,
想也沒想的答應,連功課都來不及做,
就在一片混亂中拍下我的首拍~曬柿餅。
怕塞車,幾個早鳥女六點半就會合完畢,
派人下車買熱咖啡和三明治回車上啃,
就一路飆往新埔,老天好像知道我們是第一次來的菜鳥
特地賞了個大晴天給我們,天空真藍哪。
到味衛佳剛好八點,停車場沒幾台車,
一度擔心會不會來得太早,人家都還沒開門?
走到現場才發現,我們不是最早的,還有很多人比我們更早來卡位,
穿過三合院,已經有一堆鏡頭對著成排的澄黃柿子喬最佳拍攝角度。
貼心的農家,怕訪客初來乍到不知道動線,
嚴選品質優良的牛心柿、水柿和筆柿
洗淨之後放入削皮機中快速去皮,
然後再手工去除蒂頭旁的萼片,將新鮮的柿子蒂頭朝下整齊排放在鐵盤架上,
放入碳烤室中薰烤。
烤出來還得接受九降風和秋老虎的日曬,曬過5~6天之後
再將蒂頭處捏一捏,讓其中的水份出來,繼續讓九降風吹乾,
經過8~9天之後,再將捏壓過的柿餅放進碳烤室再烤一次殺菌,
整個日曬、碳烤過程約要10個工作天,一個渾然天成的柿餅才算完成。
如果不是來拍曬柿餅,
我也不知道原來製作一個柿餅需要經過這麼多繁複的手續,
果真是「捏壓日當午,顆顆皆辛苦」啊。
正當我還在室內看工作人員削皮,
此時,聽到劉家大姐大聲吆喝:
「要出大景囉,請大家快上二樓,不然等一下人潮會很多」。
我們幾個女生傻呼呼的,摸不著頭緒,出什麼大景啊?
沒空思考,也跟著跑到樓上去瞧瞧。
從樓上往下看,一盤一盤的金黃柿子塞滿整個院子,
真像是在辦桌,非常壯觀。
沒多久,看見劉家大姐笑臉盈盈的面對鏡頭,
時而傾頭微笑、時而端起柿餅轉圈,讓樓上不同角度的朋友拍照,
空檔還不忘翻動柿餅、捏捏蒂頭,如此娛樂不忘工作的精神,
讓我在拍照的同時也大開眼界。
從小就對甜柿和柿餅很喜愛,每到秋天總愛買一些來吃,
一種是吃出新鮮的脆度,一種是可以吃到QQ的好滋味,
採過新鮮甜柿,沒想到我也能這麼近距離看柿餅日曬過程,
由硬變軟、由大變小,轉折的是喜悅的心情。
拍完大景,下樓來發現,
人潮逐漸變多了,專注的程度嚇到我們,
數一數一張長凳上站著八條腿耶,這也算是曬柿奇景吧。
澄黃色的柿餅曬越久,顏色越深沉,
裡頭的葡萄糖會慢慢釋出,在表面結出一層霜白,
這過程叫做「釋霜」。
我在挑柿餅時,特愛挑選上頭有白色霜白的吃。
味衛佳果園裡頭有兩個微笑天使,
那天上大景的是劉大姐,劉二姐正在三合院解說柿餅日曬過程及其成份。
劉大姐超可愛,不斷叮嚀我們相機準備好了就喊她一聲,
她會馬上回頭過來讓我們拍,呼喚的聲音此起彼落,她一會轉右一會轉左,
卻沒有疲累的神情,這一抹笑,我連續特寫的拍,
她是微笑天使,更是盡責的展現自家柿餅最美的一面。
第一次拍曬柿餅,我在人群中專注的對焦
感受到的除了早上溫暖的陽光,金黃柿餅反射出來的喜悅,
還有家人一起分享的幸福畫面。
曬柿下的笑容,親切得心也甜甜的,
味衛佳果園保留傳統製做柿餅的過程,也延續客家村好客熱情的一面,
我從柿餅盤下往上看劉大姐,她的每一個笑容都融化了在場的人,
她才是柿餅場上的最佳女主角。
曬柿盤的光影,投射在地上與人影交錯,
這幅自然美景,如抽象美圖深烙在初來此地的我心裡。
離去時,不時回頭看味衛佳的曬柿場,
離市區不遠的山上,很鄉村氣息,
我拍下的不只是金黃柿餅,還有濃濃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