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貓,喜歡跟貓互動;
或者羨慕貓無憂無慮的鬼靈精怪,不如找一天,親自到貓村當貓。
學貓慵懶,學貓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悠遊自在,
不過,不要以為來貓村當一日貓,就可以胡作非為,
到貓村還是得遵守貓生活公約。
與猴硐火車站聯結的天橋,
是通往貓村唯一的聯外通道,長年失修早已老舊鏽蝕,
經過八個多月的修建,全新樣貌的貓橋為貓村搭起友誼的橋樑,
也是全台唯一一座人貓共走的橋。
從火車下車的剎那,眼睛看到的,腳走的,手摸的
全都是貓的地盤。
貓村裡貓最大,在貓橋上表演跳台,不用申請街頭藝人證,
在路上閒晃也不用禮讓行人,如果想拍貓還得溫柔討好,
不然,牠有權拒當麻豆。
在人貓共用的貓橋上,擺放貓食和貓水,
僞貓者可不要肚子餓拿來當零食吃,更不可口渴和貓搶水喝。
愛貓的男生不少,
鏡頭對準的不是正妹,而是躺得像貴婦的貓兒。
外型像貓的貓橋,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貓頭和貓尾,
這座橋讓人貓之間更親密。
這一天北部難得陽光普照,
忙裡偷閒到貓村當一日貓,想學貓坐曬太陽,學貓安步當車在村落裡穿梭,
初來乍到,研究貓路線及認識環境是首要,誤闖「人」家可是很失禮的。
雖然這牆上畫了貓樣,
但,非貓家。
別走錯門,這才是貓的小窩。
貓村是個有紀律的村落,貓兒們會自動排班歡迎遊客到來,
一走進貓橋就看見當天值日貓,
只是,你累了嗎?
還是牠敬業,看著我滾著貓眼,
喵~~歡迎光臨。
專注的表情最動人,
不知道眼睛凝望的是什麼?
貓村裡的貓不但全打上晶片,也都有自己的暱稱,
這隻走路有風,表情強悍的母貓,叫做「恰北北」,
據說,吵牠睡覺可是會對人張牙舞爪的。
黑貓警覺性高,風吹草動就會驚醒,
一躺下又被吵,被惹毛的牠正在搜尋誰是製造噪音者。
握緊拳頭快氣翻,不要再吵我了。
加菲貓最好睡,身體癱成一團,根本是睡到不醒人事,
我在一旁死命的喵喵叫,動都沒動。
席地而躺,偶爾抓抓癢,
貓村的貓不怕人,親和力十足,
只要夠友善,貓群們大都會擺各種POSE讓鏡頭拍個夠。
貓村的貓咪很幸福,不用辛苦找食物,
也不用被人趕,遊客的點心餵得每隻貓都是胖嘟嘟,
難得的陽光,貓群各佔一方,舒適酣眠。
到貓村,如果時間夠可以在「猴車亭」搭貓公車逛大街,
車上全是貓圖案,連下車鈴都是貓音樂。
我從光復里的貓村跨過貓橋,
往介壽橋的猴硐神社走,猴硐是一個非常適合步行漫遊的地方,
這次到貓村,除了想拍貓、走貓橋、趁機偷閒當貓之外,
還有就是想尋找「鐘萼木」的蹤跡。
晴朗的天空,反射溪流的翠綠,
這樣的天氣,讓人想在這純樸的小鎮裡放慢腳步,
懷德亭是猴硐親近山林的起點。
我在通往猴硐神社的步道上仰天長望,
為的是尋找鐘萼木的花影,台灣稀有種「國寶植物」鐘萼木,
是冰河時期至今不曾變種的植物,也是瀕臨絕種受法律保護的植物,
只生長在北部山區,以瑞芳、基隆一帶最多。
鐘萼木的花大都從枝幹或樹端長出花梗,
一串共有32朵,像垂掛的粉色小鈴鐺討喜又漂亮。
只是,要拍到花串可得鏡頭夠長,
不然,只能像我一樣拍到這小不巄咚的花影,
不過,能親眼目睹鐘萼木的本尊,夠開心的了。
春天漫遊猴硐貓村是很不錯的時機,
不會太熱又舒適,走在北37鄉道上,
礦坑昔日風華早已不在,卻感受到山城轉型之後的靜謐與熱鬧,
運煤橋的拱形橋墩,留下了最有紀念性的地標。
遠眺貓橋
彩色火車入站
可以進入體驗挖煤的猴硐坑
現代人很愛許願,願望琳瑯滿目,
不知道坑裡能完成什麼願,或許進去挖挖煤真的能
「變瘦5Kg」。
走在運煤橋上,投射著古往今來、盛衰起落的縮影,
走過黑金歲月,煤鄉以新面貌展現,
保留山林純樸,看見歷史與歲月的軌跡在猴硐貓村,生氣蓬勃。
那天到瑞芳洽公,完後順遊貓村,
沒能來當一日貓,短短幾小時的貓言貓語,已經讓我開心好久,
變裝後的猴硐,太值得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