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對台中人來說,就像陽明山是台北人的後花園一樣,
久聞大雪山是賞鳥勝地,林相與生態豐富,
終於,今年年假,
我家得以來當當台中人在大雪山走春,一探它的靜與美。
當山下一窩蜂塞在觀光勝地時,我們待在這不熱門的景點,
躲開人潮、吸飽山中精華,很悠閒的漫遊山林。
16.5K的櫻花林
大雪山林道一路上山的山景
在23K短暫停留,事前做過功課,這兒有不怕人的藍腹鷴,
很幸運的,也拍到藍腹鷴母鳥正大搖大擺的出來逛大街。
雲朵在山巒間飄移,這樣的山景是我家的最愛。
從半山腰的民宿到35K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售票口,
一路暢通很多點能停留,
而一進大門左邊的稍來山登山口,是我們下午要來爬的步道。
家人對大雪山印象極好,上山後直奔50K的小雪山區域,
走在這條通往小雪山天池及雪山神木的針葉林道上,
踩著一路掉落的針葉黃,發出沙沙的聲音,有回歸自然的舒坦。
大雪山海拔界於1800~2996公尺之間,
隨著高度爬升囊括了四種氣候型態的林相,
這個季節在海拔2,600公尺的小雪山林道,隨處可見結滿樹的毬果。
在每個轉彎處的空隙,是林道與群山呼應的地方,
我喜歡在這樣的山景前停下腳步休息,即使山上離陽光的熱點更近,
但高山上的風就是特別涼快,迎面吹來比山泉水還沁涼。
平緩林道接到「瑞雪亭」,這麼晴朗的天氣當然看不到瑞雪,
不過,這裡是觀賞雪景及天池的絕佳點。
天池位在小雪山南稜,是天然形成的高山小湖,
面積0.4公頃,碧綠的池水終年不凅,
看過格友拍過,遇上下雨天,池面上薄薄的雲霧繚繞,非常美麗。
走春,是我家傳承下來的習慣,
全家人能一起走走步道,意味著家的凝聚力和家人的康健,
家中小朋友也從小被訓練得體力耐力一極棒,在瑞雪亭小做休息之後,
我們便往雪山神木前進。
全家人一起親近山林,1.7公里的林道成了大伙聊天的指標,
今年將升高中的小姪女,也藉此機會放鬆心情,
她說:比起K書,走這林道也未免太輕鬆了。
下到山谷的神木區是一路的下坡,非常好走。
談笑間,我看見小妮子有我們家的自信和開朗,
爸媽心中的小公主如今已亭亭玉立。
媲美夫妻樹的枯木,在山裡任何林木都能自由想像。
從停車場到雪山神木落差只有130 公尺,
一路上華山松和鐵杉相隨,這是一條綠意盎然的林道,
只剩1公里,加油。
掉落的毬果和楓葉,見證這裡也是賞楓景點。
不到半小時的光景,雪山神木便出現在眼前。
雪山神木是樹齡1400多年的紅檜,
樹高46公尺、胸圍13公尺,要7~8個人才能環抱。
高峻挺拔、枝葉蒼鬱,在台灣發現的神木中排名第11名。
光芒從樹幹邊穿透,多有活力的一棵樹,
正如,我們氣定神閒的迎向它。
希望家中成員也能如神木,長長壽壽,身體健康。
走進山林,會讓人丟掉很多包袱。
就像走山路為減輕重量,只能帶必需品在身上,
當我們在各種必需品中做選擇時,如同人生很多事的決定,
唯有親歷其中,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該放棄什麼。
山林中的沉思和智慧,反應於生命當中,
也是耐力的磨練,我知道當我休息夠了,一定也這般動力十足。
回首來時山景,隱約透露光影的變化,
這樣的晴朗天氣,我們在海拔2600公尺的高山上享受芬多精,
小雪山區域留下了我們的足印和記憶。
早上在民宿吃的豐盛早餐,走完步道也全消化完畢,
回到停車場的野餐桌前,大伙的肚子全打起鼓來。
到服務中心買了幾顆茶葉蛋,
配上民宿老闆幫我們準備的壽司及生菜沙拉,
加上我們帶來的水果,這是山中最美味的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