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一個人著輕裝,背起簡單的背包,
走上陽明山的步道,少了朋友的催促,我邊走邊拍照,
悠閒的享受瀑布、溪流帶來的清新與悅耳。
獨行在「絹絲瀑布」、「竹篙山」、和「魚路古道」,
一個人完成13公里的古道之旅,我在絹絲瀑布拍下第一次試拍的瀑布照片。
上星期日台北出現難得的陽光,捨棄開車停車的不便,
我在劍潭捷運站搭上小15公車,從菁山小鎮的「絹絲瀑布」登山口,
與山林展開一場親密的相遇。
「絹絲瀑布」步道全長1.1公里,從步道口走進來沒多遠,
就能在拾階而上的幽靜裡,聽見遠方傳來的潺潺水聲。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在台北盆地的邊源高地,
園區開鑿了許多水圳,這裡是日據時期開鑿的山豬湖圳,
水圳的開鑿使得先民由甘薯、玉米等早作,
轉而栽植產量較大的水稻,水圳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而蘊含在先民開荒拓土的精神,正是省思水圳文化的最佳寫照。
沿著水圳往上走,幽幽思古之情,在溝圳間留下踏實的腳印。
水氣、濕氣與陽光出現的溫度,形成步道裡的迷霧,
走在綠林迷霧間,沁涼而舒暢。
絹絲瀑布的下游,在湍急中也形成另一個小瀑布,
潺潺的水聲熱鬧了森林裡的寂靜,時而磅礡、時而綿延,
水的力道,沖刷岩石成磚紅色,成為一幅美麗的畫面。
這是一條坡度不大而平緩的步道,
很適合一般民眾親近山林,享受瀑布帶來的空靈感,
短短的1.1公里是健行、體驗山與水交融的最佳路線。
步道裡有著悅耳的水聲和鳥鳴聲,
很多民眾會在沿途停下腳步傾聽,也有很多人在步道的坐椅上閉目養神,
吸取山中芬多精和負離子的靈氣, 讓身心都放鬆。
林木外陽光普照,而步道裡因為前晚下過雨,
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顯得濕潤,卻讓空氣中更散發一股清新的氣息,
大自然是一台大型的空氣清淨機,一點都沒錯,
走在裡頭頭腦清晰,精神好極了。
我在瀑布前待很久,傾洩而下的氣勢,
讓來到這裡的遊客心曠神怡。
絹絲瀑布位在外雙溪上游的源流,
位於來自竹篙山和七星山,兩種不同成份的熔岩流接觸帶上,
因兩者抵抗風化侵蝕能力不同而形成瀑布。
高低落差有14公尺,由高處傾洩而下,
水流飛奔而激散,溢在空氣中如絲絲絹綢般的細膩,
就像絲帶細細的掛在岩壁上,因此取名為「絹絲」。
秀麗的景色,加上綠意環繞,
讓絹絲瀑布就像溫柔的女子,美麗而充滿柔情。.
一個人上山,為的就是要帶著這台輕便的單眼,
體驗登高時的輕盈和試拍瀑布的水流。
沒帶腳架的我,試著穩固機身,在快門按下的瞬間,
拍下這一張張水流成牛奶狀的澎湃,水花四溢與瞬間快門,
讓尋幽的心情激昂而雀躍。
站在圍欄邊遠遠望著絹絲瀑布,
此時,就像置身在桃花源,享受著美好的清晨。
「絹絲瀑布」是陽管處歸劃的12條步道之一,
也是金包里魚路古道的南段,是一條輕鬆好走的休閒路線。
漫步古道裡,除了感受親山、近水的愜意外,
更能沿著水圳蜿蜒而上之際,體會先民翻山越嶺的堅毅精神,
這是一個消暑,享受負離子與芬多精的好去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