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月潭,沒有挑一條步道走走,
不算來過日月潭,更無法真正感受晨昏變化及潭水反射之美。
在會館用完早餐,我和朋友群購買會館優惠的遊艇一日券,
100元的乘船券可以無限次數,在水社碼頭、玄光寺、伊達邵停留遊玩。
在停車不易的日月潭,除了單車,以遊艇當交通工具體會日月潭之美,
是既便利又深度的旅遊方式。
我們從住的伊達邵出發,前往第一站水社碼頭,以「涵碧步道」的親山近水,
做為我們吃過早餐後散步的第一條步道。
涵碧步道東側入口以梅荷園為起點,
全長2公里平緩蜿蜒,穿梭於林蔭花木中,
是日月潭14條步道中,屬於「明潭十俊」中的一條步道。
走上耶穌堂遠眺,波光粼粼,伴著櫻開閃閃發亮。
環繞涵碧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眺望日月潭,
翠綠湖水、伴著白色遊艇加上遠方山巒,
日月潭的清晨沉浸在湖光山色及鳥語花香之中。
從育樂亭遠眺青龍山脈及拉魯島,
聽說可以看見傳說中青龍搶珠的地理奧妙,只是我慧根不足,
找不到那顆「珠」在哪。
小船停靠岬板邊,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
展現日月潭幽靜的迷人處,我們一行人走在涵碧半島的水濱步道,
耳裡不時聽到畫眉和其他鳥叫聲,陽光照不到的林蔭裡,舒暢極了。
「常笑亭」回望碼頭,日月行館金黃的弓型建築,
駐立在翠綠的林間高處,這樣一條景色幽美且好走的步道,
來到日月潭真不該錯過。
我在教師會館前仰望,同行的朋友,
以前來日月潭總會住進教師會館,這次和我們一起住在伊達邵的會館,
她說:住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用不同心情,認識日月潭。
是的,日月潭不再只是陸客喧嘩的景點,
它更該是一處國人放慢腳步,感受屬於我們的寧靜。
從樹梢間望出去,遊艇和卲族的捕魚船倒影在潭面,
與遠方的高樓成了鮮明對比。
邵族長期世居於日月潭畔,發展出海陸兼具的產業文化,
船屋是邵族在日月潭捕魚時的主力船隻,
早年為了捕魚方便,搭建俗稱「四手網」、「四角吊網」的船屋,
也成了潭區的觀光特色。
沿途盡覽慈恩塔、拉魯島及群山綠水的美景,
拉魯島上的龍鳳廟更是清晰可見,就在我們邊走邊哈啦之下,
2公里的步道輕鬆走到西邊出口。
看見開滿整樹的李花,煞是吸睛,
只是逆光下好難拍。
和同學一行人走走聊聊,涵碧步道在輕鬆的腳步下走完,
我們又回到了水社碼頭,從水社往朝霧碼頭又是另一番風景。
不擁擠的日月潭真的很美,微風輕吹、湖水激起水聲,
讓我們忘記身置海拔750公尺的沁涼裡。
如果問,日月潭是什麼顏色?
藍、白、綠,該是基本色調,不加入政治色彩,
藍綠融合是多美的畫面啊。
14條步道各具特色,都能飽覽日月潭的山水風光,
而我們從久違的涵碧步道出發,走了一段可以聞到桂花和槴子花香的林間。
另外,這次也發現,
從我們住的伊達邵步道,竟然能通達水蛙步道,
用腳印走在規畫完善的親水步道裡,
感受日月潭的晨昏變化,絕對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