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上山露營的日子,終於可以在平地追花,
朋友想上山賞桐花雨,我卻想往海邊拍野百合,
拗不過我的堅持,只能跟著我吹風去。
這是詭譎的一天,陽光忽隱忽現,
東北季風卻強到差點把人給吹走,
大伙鬼叫著這是什麼風啊,整個麟山鼻只有我們幾個瘋子來看海,
但,當我們踩過一望無際的沙灘、跨過風稜石之後,
白色野百合綴滿山頭的景色,讓大伙的臉上那三條線,馬上換成燦爛的笑容。
不太藍的天空,反射淡藍水色,
走過千山,望海的此時感受不同於高山的視野。
去年走了趟東北角和麟山鼻,
終究還是喜歡麟山鼻的風稜石景觀與群聚的野百合生態,
這裡也是同時可以觀賞到「粗莖麝香百合」和「台灣百合」的地方。
海濱步道面海的這一區,以鐵砲百合居多,
花期似乎比台灣百合晚,斜坡上大都是含苞的植株,
前幾年的此時,在此拍到整片的白色點點,今年它遲到了。
花朵背面少了紫紅色縱帶,是分辨台灣百合與鐵砲百合最便利的方式。
獨開的野百合,面對強韌海風,挺立的丰姿百看不厭,
這也是最代表島國的精神,野百合在我心裡存在著某種情感,
隱隱約約,淺淺淡淡卻深刻。
沒有熱烈陽光的麟山鼻,讓我們免於被曬黑,
可以盡情的享受入夏前的涼快,
隨意轉個方向看這些被風力吹襲自然形成的岩石,
再眺望長在崖邊、斜坡上的野百合,
石板菜黃了綠草地,點綴著點點百合,充滿生氣。
崖頂上這一長排含苞的野百合,
向左向右搖擺著,令人期待盛開時的美麗。
倚靠在大岩石邊稀落的百合,同樣讓人憐愛。
記得那一年,為了感受電影「等待飛魚」裡,
青青草原上那一大片野百合盛開的浪漫情節,
毫不猶豫的飛向蘭嶼圓夢。
此時,我站在與蘭嶼地理環境很像的麟山鼻山頂,
幾個朋友同時想起當時躺在草地上望海的記憶,
美得讓人好想再飛奔過去。
好久沒踩沙灘,這群瘋子一時興起,
逆風腳踩白色沙灘,想像自己正橫行撒哈拉沙漠,
瘋顛之餘,卻讓我們發現另一處台灣百合盛開的景點。
這裡清一色全是「台灣百合」,
開在草叢間、步道中,而且都是剛盛開的新鮮花朵,
美得讓伙伴們忘了剛剛被風吹亂的髮絲,
個個披頭散髮搶拍台灣野百合。
能這麼近距離給百合拍特寫,
這趟拍野百合的行程來對了,
再過幾天也許就謝,此時來得正是時候啊。
身置草叢中,不減高雅氣質,
喜歡野百合的生命力,也喜歡它如落入凡間的仙子,
白如純潔的繁星。
喜歡這個角度拍野百合,向陽望天,不需彩妝,
具有渾然天成的自然美。
當然,從背後冷不防的偷拍,
也是另一種線條美。
或者來個正面拍,素顏白皙的膚質,
不因面陽而有斑點,果然美麗禁得起考驗。
今年我沒有錯過野百合,它在我心中的位置一如那年,
在面海的北海岸,東北季風呼嘯的吹著,
這份對野百合的執著,引領著我迎向另一段美好。
拍完主角野百合之後,
我的目光才開始注意到周邊的海濱植物,
不能漏掉的配角「天人菊」,更是烘托百合的功臣。
頭花外圍的紅色舌狀花瓣逐漸長成。
黃色端部,配著紅色花瓣,
在冷清的海灘中是最熱情的色彩,
因為有天人菊,整個海濱熱鬧許多。
這朵盛開的天人菊,乍看下還真有太陽花的落落大方,
不用去澎湖,我也與天人菊相見歡。
大伙在海濱步道吹風看海聊工作,
我的眼睛卻在草堆中尋寶。
這朵如我大頭照上的翦絲,是我多次到麟山鼻第一次見到,
翻了野花圖鑑就是查不出花名,非常感謝格友ㄚ麥,Big Fish 拔刀相助幫我解答,
這有著漂亮翦絲的花,與我的「玉山石竹」是同科表姐妹,
石竹科的「基隆繩子草」。
同時也感謝格友letterflag告知這不知名的花為「過江藤」,
又稱為「鴨舌癀」,是馬鞭草科的植物。
據說,名為過江藤是因,如果長在江邊的會爬過水中到石邊,是一種很會爬的藤蔓。
海濱最多的群聚「茅毛珍珠菜」。
還沒開花的「濱當歸」。
偶見的「台灣蒲公英」。
紫得很美的「矮筋骨草」。
將草地鋪滿黃色地毯的「石板菜」。
走過沙無痕,這波浪圖形的流沙,
伴我拍下這一季的野百合。
五月野百合盛開時,正是母親節的到來,
這也是媽媽喜歡的花,僅以充滿韌性的百合
祝福全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